輸送帶國人普遍搭乘台鐵和高鐵2大運輸工具,不過時常有旅客抱怨,遇上假日或者連續假期車廂就會十分擁擠、甚至人會漫到座位區來,空間受到擠壓;事實上車廂的空間設計其實和軌距有相當大的關係,考量行駛速度先天設計上就有不同,以高鐵來說,擁擠狀況少見、可活用空間也最大,台鐵也與時俱進,自強號不斷變革,走道、座椅拉寬提升舒適度。

自強號與時俱進,普悠瑪號走道寬拉更大、椅背上多了頭靠枕,餐盤改設計前方椅背,不過目前舊自強號列車數還是最多,推拉式、柴聯車各有300多,太魯閣152輛、普悠瑪64輛,同樣是擔載長途旅運,也有民眾好奇台鐵能不能像高鐵車廂再拉大。

輸送帶在工業上非常重要,如果要自動化一個線程,過去可能需要號內許多人力去搬運,但開始工業化之後,許多人力的工作都將被取代,使用許多工業機械來運作,再藉由輸送帶來將其運送至下一個線程或下一項自動化工序,不斷反覆之後,如果此線程不需要人工的話,那這個產品可能就可以就此完成,舉例來說:將產品製作的過程,到沖洗,到上色,到印樣,到貼模,到包裝,到出貨,這幾道工序往往就需要許多步驟跟轉送,但貨品每天都有好幾萬甚至好幾百萬再線程上跑,都有可能,如此龐大的數量,再轉送傳送的過程中很難去用人力一個一個搬運,所以使用輸送帶就可以解決這問題,讓產品在移動中不用人力介入,就可以移動至下一到自動化工序,或許是上色或許是沖洗,都有可能,而這也是工業化時期經濟快速上升的原因。因為製作物品的效率提高了許多。

輸送機

先天條件影響行駛速度不同,高鐵軌距配置1435mm、台鐵僅1067mm,因此車寬跟車高受限,突破不了3米、窄於高鐵。空間優勢讓高鐵走道寬可達104cm,3人座椅面長寬達50.5cm,中間的更大些51cm,提升旅客舒適度。

台灣高鐵工程技術處技術開發部副理廖天聘:「我們是參考日本當初最新型的新幹線700系的設計,但我們台灣有其他不同需求。」

無障礙需求、行李置物甚至充電區,這些都是構成雙鐵在車廂空間的巧妙變化,更直接衝擊旅客感受。

最高級的輸送機中還可以做出抗靜電型,光是用想像的就知道成本不便宜,但抗靜電卻是許多工廠所需,尤其在衣物或是食品上是有嚴格法規的,輸送機本身分為5種,皮帶式、綱帶式、滾筒式、鏈結式、塑膠組合式,另外在輸送帶部分也有許多種選擇,但真正最影響的是下方支撐的滾筒輸送機,滾筒輸送機有區分為無動力以及有動力,其中無動力更是可以用來搭配,開箱機、自動封箱機、自動捆包機、90度轉向機構、機械手臂結合自動化產線。有動力最常見的就是平面皮帶輸送機,可應用於許多產品製作,如:食品、化工、物流、電子、五金、紡織、醫療、藥品等相關行業,有相當多的產業需要這樣的平面輸送帶。另外也還有鏈條輸送機,可以用於大型的棧板輸送上,搭配裏模機、堆疊機、機械手臂等結合自動倉儲系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486ymmm68 的頭像
    s486ymmm68

    小布愛分享

    s486ymmm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