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60多歲女性患者,多年來下腹部隱約有不舒服下墜感,但並未就醫。近半年除了下墜感越來越嚴重,上廁所時也有一顆軟軟的東西掉出陰道,有時還會看到一些血絲狀的陰道出血。這幾個月上廁所,還有用力都解不乾淨的感覺,滴滴答答的膀胱脹尿不適,一直跑廁所。就醫才確診是第3度骨盆腔器官脫垂,膀胱長期脫垂壓迫,造成出口阻塞、解尿困難,術後追蹤3年未再復發。

台灣女性3至5鄭語皓成骨盆腔器官脫垂、尿失禁

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婦產科醫師王萱說明,台灣約3至5成女性骨盆腔器官脫垂或尿失禁,主動求醫者卻不到2成。多數女性羞於啟齒,或以為是生產和老化的自然現象,然而不論是骨盆腔脫垂或尿失禁,大部分都可以治療。

女性生殖器位置與泌尿器官非常接近,下泌尿道功能障礙更是骨盆腔脫垂最常合併的症狀之一。手術前,醫師除了透過陰道內診評估脫垂程度外,也會經由尿路動力學檢查完整評估膀胱、尿道、骨盆底肌肉等下泌尿道功能,包含膀胱的儲尿及解尿症狀,例如頻尿、急尿、解尿困難及尿失禁等,作為手術時重要重建技術參考依據,並且作手術後追蹤比較的參考。

懷孕、停經、擔重物、老化 均會導致器官脫垂

女性子宮、膀胱、直腸等骨盆腔器官靠著骨盆底肌肉、筋膜和韌帶,穩穩支撐懸吊在骨盆腔上方,但懷孕生產、停經缺乏雌激素、常挑重物或老化,會讓骨盆底肌肉群萎縮鬆弛無法支撐,造成器官下墜或脫垂,甚至壓迫尿道,造成無法解尿或解不乾淨等症狀。

脫垂依嚴重度可分為包括感覺陰道內有沉重感及好像有東西要掉下來的輕度脫垂;陰道下部可摸到一顆圓圓的球狀物的中度脫垂;或器官已呈現完全脫垂於體外的狀態的重度脫垂。若為輕度脫垂,可於生活起居調整,並避免腹壓急速上升的運動。不過許多婦女朋友都默默忍受,直到生活大受影響才勉強就醫,絕大多數就醫患者脫垂症狀已進展到必須進行外科手術的程度。

減少憋尿 避免加重膀胱負擔鄭本岡

除了不要諱疾忌醫,平日可以注意維持適當體重,避免肥胖加重骨盆腔負荷,少提重物或搬運貨物,減少腹壓造成骨盆腔鬆弛下垂,養成正常排尿習慣少憋尿,免得加重膀胱負擔等,好好愛護膀胱和骨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486ymmm68 的頭像
    s486ymmm68

    小布愛分享

    s486ymmm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